
AI 智慧中央廚房示範解決方案 (By UNSL)
2025-07-11基於物聯通信與數字孿生的數字化生產管理平台
一、方案概述與設計目標
(一)方案背景與定位
本方案針對該國家營養局“健康廚房項目”中智慧廚房的示範需求,基於32000個健康廚房、日供8300萬份餐食的規模化運營場景設計。以技象科技窄帶可控通信芯片為物聯基礎,結合國產化控制管理系統,構建覆蓋後廚生產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平台,並融入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從食材預處理到餐食配送的全鏈路可視化、智能化管控。
(二)核心目標
設備互聯與數據互通:通過象芯2號通信芯片控制與管理自動化生產裝置實現自動烹飪設備、清洗設備、消毒設備等後廚生產設備的物聯通信,通信成功率≥99.9%,數據傳輸延遲≤50ms。
生產流程數字化:搭建中央廚房數字化管理平台,集成膳⾷計劃、物資管理、就餐管理等模塊,實現生產數據實時採集與分析。
數字孿生應用:構建廚房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的實時映射,支持生產調度、設備監控、質量追溯的三維可視化管理。
合規與安全保障:滿足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實現“明廚亮灶”,關鍵環節視頻留存≥30天,溫度/濕度等環境數據實時監測。
二、系統架構設計
(一)整體架構分層
層級 | 功能描述 | 核心技術/產品 |
感知層 | 設備數據採集與物聯通信,包括溫濕度、設備狀態、能耗等數據的實時感知 | 技象科技窄帶通信芯片、傳感器、智能設備 |
網絡層 | 構建後廚設備通信網絡,支持窄帶無線傳輸與國產化協議解析 | 技象科技通信模組、邊緣網關 |
平台層 | 數字化管理平台核心,包含數據中台、數字孿生引擎、業務管理系統 | 國產化控制管理系統、三維建模引擎 |
應用層 | 面向生產調度、設備管理、質量控制等場景的可視化應用 | 生產看板、移動端 APP、三維監控界面 |
(二)物聯通信方案
1.窄帶通信技術應用
芯片選型:採用技象科技TP3600系列窄帶可控通信芯片,支持Sub-1GHz頻段,通信距離≥1km(空曠環境),滿足廚房複雜環境下的抗干擾需求。
網絡拓撲:採用“星型+Mesh”混合組網,邊緣網關(TP-GW100)作為中心節點,連接各設備通信模組(TP-M10),支持設備自組網與故障自愈。
通信協議:定制國產化通信協議,支持設備狀態上報(頻率≥1次/分鐘)、遠程控制指令下發(響應時間≤100ms),數據加密採用國密SM4算法。
2.設備接入清單
設備類型 | 數量(單示範點) | 通信模組配置 | 數據採集點 |
自動烹飪機器線 | 5台 | TP-M10 | 溫度、功率、烹飪時間、故障狀態 |
內置電磁爐炒菜線 | 3台 | TP-M10 | 功率檔位、溫度曲線、運行時長 |
中式炒菜生產線 | 2台 | TP-M10 | 翻炒頻率、火候控制、能耗數據 |
商用食品蒸櫃生產線 | 2台 | TP-M10 | 蒸汽壓力、溫度、工作模式 |
智能洗淨裝備 | 1台 | TP-M10 | 洗滌時間、水流壓力、電機狀態 |
智能切菜機裝備 | 1台 | TP-M10 | 切割規格、刀片轉速、運行狀態 |
炒菜機器人 | 2台 | TP-M10 | 烹飪程序、調料投放量、火候控制 |
智能留樣櫃 | 1台 | TP-M10 | 開門狀態、留樣時間、溫度監控 |
智能消毒櫃 | 1台 | TP-M10 | 消毒模式、時間、溫度、臭氧濃度 |
三、數字化生產管理平台設計
(一)平台核心模塊
1.智廚伙食業務管理系統
膳食計劃管理:基於AI算法自動生成符合營養標準的餐譜(早餐20-25%RDA,午餐30-35%RDA),支持孕婦、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
物資管理:集成採購計劃、入庫驗收、出庫配送、庫存盤點全流程,實時同步食材消耗數據(如學前學生7.1%預算佔比對應的食材用量)。
2.設備物聯監控系統
實時狀態監控:通過數字孿生三維界面展示所有設備運行狀態(在線/離線、故障告警),支持點擊設備查看詳細數據(如炒菜機器人的當前溫度曲線)。
能耗管理:自動統計各設備能耗數據,生成能耗報表,支持按時間段(如每日02:00-15:00生產週期)分析能耗峰值。
預測性維護:基於設備運行數據(如電機轉速、溫度)建立故障預測模型,提前72小時推送維護預警。
3. 數字孿生應用系統
三維場景建模:1:1還原示範點廚房平面佈局(含自動烹飪線、蒸櫃線等區域),支持縮放、旋轉、分層查看。
實時數據映射:將設備狀態、生產流程等數據同步至數字孿生體,如顯示某台蒸櫃的蒸汽壓力在三維模型中的動態變化。
生產模擬優化:支持在虛擬環境中模擬不同生產方案(如調整配送時間窗口),預測產能與能耗影響。
4. 質量安全監管系統
明廚亮灶監控:在驗收區、烹飪區等部署攝像頭,視頻流接入平台並存儲,支持實時查看與歷史追溯。
環境監測:實時監測後廚溫濕度(目標範圍:溫度22±2℃,濕度45±5%)、煙霧、燃氣濃度,超標自動報警。
留樣管理:智能留樣櫃對接餐譜數據,自動提醒留樣時間,生成留樣台賬(含AI食材拍照識別記錄)。
(二)國產化控制管理方案
操作系統:採用統信UOS服務器版,支持國產CPU(如鯤鵬920),保障系統底層安全。
數據庫:使用達夢數據庫DM8,支持海量設備數據(日均≥100萬條記錄)的存儲與查詢。
中間件:基於金蝶天燕中間件構建服務總線,實現各模塊間數據交互的國產化適配。
安全體系:集成國產化加密引擎(SM2/SM4)、防火牆(天融信NGFW),滿足等保2.0三級要求。
系統整合:整個AI智慧廚房可以運行在一般的雲端系統或AiTV智能台的天網雲端系統上邊,及可以和智能台的介面完全整合。
四、後廚生產流程數字化改造
(一)廚房製作間參考示意圖

(二)全流程數字孿生映射
生產環節 | 物理空間操作 | 數字孿生系統功能 |
食材預處理 | 智能切菜機切割、洗淨裝備清洗 | 顯示設備運行參數(如切菜長度設定)、食材損耗率分析、預處理時長預測 |
烹飪加工 | 炒菜機器人自動翻炒、蒸櫃蒸煮 | 同步烹飪程序參數(如溫度180℃、時間15分鐘)、實時顯示菜品熟度模擬 |
質量檢測 | 食品測試、留樣櫃存放 | 記錄檢測結果(如中心溫度≥70℃)、留樣位置在三維模型中標注、超期留樣自動預警 |
分裝配送 | 自動分裝線打包、按年齡分層配送 | 模擬配送路線(如07:45幼兒配送路徑)、實時跟蹤配送車輛位置、預測送達時間 |
餐具回收 | 洗碗機清洗、消毒櫃消毒 | 顯示洗碗機運行狀態(如噴淋壓力)、消毒完成度模擬、能耗數據統計 |
(三)關鍵場景智能化應用
1. 分批烹飪智能調度
場景需求:每日04:30、09:00、12:00分三批烹飪,需協調多台設備產能。
數字孿生方案:在三維界面中可視化各批次烹飪計劃(如第一批4:30完成 500份主菜),系統自動分配設備任務(如2台炒菜機器人負責主菜,1台蒸櫃負責米飯),實時監控進度並預警延遲風險。
2. 按年齡分層配送優化
場景需求:07:45配送幼兒餐,09:00配送小學高年級,需確保餐食溫度(目標≥60℃)。
數字孿生方案:模擬不同配送時段的路況與時間窗口,優化配送路線(如幼兒園路線優先選擇耗時≤20分鐘的路徑),在三維模型中顯示配送車輛實時位置與餐箱溫度曲線。
3. 食品安全追溯
場景需求:從食材入庫到餐食配送的全鏈路追溯,如某份餐食發現問題需快速定位源頭。
數字孿生方案:在三維模型中點擊問題餐食,系統自動關聯生產數據(食材批次、烹飪設備、操作人員、配送路線),生成追溯報告(含時間戳與數據鏈)。
五、硬件與軟件清單(單示範點)
(一)後廚生產設備硬件成本
設備類別 | 設備名稱 | 型號規格 | 數量 | 單價(萬元) | 小計(萬元) |
自動烹飪機器線 | 台式自動炒灶 | 2 | |||
電磁炒灶 | 智能電磁炒灶(自動噴灑) | 3 | |||
內置電磁爐炒菜線 | 嵌入式電磁炒灶(手動) | 1 | |||
電磁炒灶 | 電磁炒灶(電動) | 2 | |||
中式炒菜生產線 | 立式電磁炒灶 | 1 | |||
電磁炒灶 | 雙鍋電磁炒灶 | 1 | |||
商用食品蒸櫃生產線 | 立式蒸櫃 | 1 | |||
雙門蒸櫃 | 雙門蒸櫃 | 1 | |||
智能洗淨裝備 | 葉菜清洗機 | 1 | |||
智能切菜機裝備 | 觸控切菜機 | 1 | |||
炒菜機器人 | 智能炒菜機器人 | 2 | |||
智能留樣櫃 | 留樣櫃 | 1 | |||
智能消毒櫃 | 消毒櫃 | 1 | |||
通信與物聯設備 | 技象通信芯片模組 | 20 | |||
邊緣網關 | 邊緣網關 | 1 | |||
傳感器套件 | 傳感器套件(溫濕度/能耗等) | 10 | |||
合計硬件成本 |
(二)系統軟件成本
軟件模塊 | 功能描述 | 許可方式 | 數量 | 單價(萬元) | 小計(萬元) |
數字化管理平台 | 含膳食計劃、物資管理、就餐管理 | 國產化定制開發 | 1 | ||
設備物聯監控系統 | 設備通信管理、狀態監控、能耗分析 | 國產化定制開發 | 1 | ||
數字孿生引擎 | 三維建模、實時數據映射、模擬優化 | 國產化引擎授權 | 1 | ||
質量安全監管系統 | 明廚亮灶、環境監測、留樣管理 | 國產化定制開發 | 1 | ||
國產化基礎軟件 | 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 | 正版授權 | 1 | ||
合計軟件成本 |
(三)集成與實施成本
項目 | 描述 | 金額(萬元) |
硬件集成調試 | 設備安裝、通信組網 | |
軟件定制開發 | 業務流程適配、接口開發 | |
數字孿生建模 | 廚房三維模型構建 | |
培訓與運維支持 | 操作人員培訓、1年運維服務 | |
合計集成實施成本 |
(四)總投資成本
類別 | 硬件成本 | 軟件成本 | 集成實施成本 | 總計(萬元) |
六、方案效益與實施計劃
(一)預期效益
效率提升:生產流程自動化率≥80%,人均產能提升 30%(如 1 名普工可操作 3-4 台炒菜機器人),配送準時率≥98%。
成本節約:食材損耗率降低 15%,能耗成本下降 20%,人力成本減少 40%(基於日供 2 萬份餐食測算)。
質量保障:食品檢測合格率≥99.5%,留樣合規率 100%,實現從 “人管人” 到 “數據管質量” 的轉變。
管理升級:生產數據實時可視,決策響應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支持多示範點複製推廣。
(二)實施階段計劃
階段一:需求分析與設計(1 個月)
完成示範點廚房現狀調研,細化數字孿生模型需求
確定設備物聯通信方案,完成硬件選型與軟件架構設計
階段二:硬件部署與系統開發(2 個月)
安裝後廚生產設備,部署技象通信網絡
開發數字化管理平台,構建廚房三維數字孿生體
階段三:集成測試與優化(1 個月)
完成設備 – 系統聯調,測試通信穩定性與數據準確性
模擬生產流程,優化數字孿生模型與業務流程
階段四:驗收與培訓(1 個月)
組織示範點驗收,出具測試報告與使用手冊
開展操作人員培訓,建立運維保障體系
本方案通過技象科技窄帶通信技術與國產化管理系統的深度融合,實現中央廚房從 “自動化” 到 “智能化” 的跨越,為健康廚房項目的規模化推廣提供可複製的數字化示範模板。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使抽象的生產數據具象化,幫助管理者以三維視角洞察全流程細節,推動廚房管理向精准化、預測性方向升級。
注意: 以上的總成本未包括建立智能台的天網系統以及整合智能台介面的成本。